我不想管這部片的政治正確性如何(事實上我認為導演也不在乎),是否又是一部佬美自卑心作祟的美式英雄主義洗腦片,導演以她細膩的女性角度觀察這群在戰場上過著平凡又不平凡日子的軍人,他們心裡面到底在想什麼?是如何面對接踵而來的各種壓力?又要怎麼在如此高壓環境下打起精神面對現實殘酷的戰爭?我覺得這應該才是本片的重點。
這部片的故事情節其實很簡單,主要就是講述一個美軍拆彈三人小組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進行一個又一個的死亡任務,劇情並沒有很多的高潮迭起,大部分時間觀眾都和劇中主角一起在放個屁都聽得一清二楚的沙漠戰場上屏氣凝神拆炸彈,所以這三位主角:傲慢自大,老愛拿命(自己和別人的)開玩笑的上士William James,做事謹慎但其實很想把自己長官打爆的下士Sanborn,還有心靈脆弱的小鹿班比技術員Owen Eldridge,的互動就顯得非常重要,這三人各司其職,代表了三種不同的個性,卻都同樣程度的面對心理的壓力,其中又以主角James的表現最令人玩味。
在蓋皮爾斯驚鴻一撇的領便當後,我們看到對拆彈機器人很有意見的James,穿著厚重防護衣,踏著輕盈步伐晃進每一個炸彈警戒區中。James視拆彈為樂趣,是他生命裡的光輝,事實上在片尾他自己也承認了,在這世界上他什麼狗屁都不在乎,他只想好好的跟他的炸彈溫存,但真是如此嗎?雖然James老愛擺出一副欠揍痞子臉,用他一貫瀟灑自在的態度處理這些令人聞風喪膽的鬼東西,但我們不難看出他心裡的糾結,他是一個有高度同情心的人,深受別人的痛苦而痛苦,誠然擁抱弱者,簡單說就是一個"善良好人",儘管他根本不想承認,但這卻又深深的折磨他(生理或精神上皆然)。
在斑比隊員處於高壓情勢下而慌亂無措時,他會柔聲的鼓勵他做得很好;又或是在沙漠決戰狙擊手吃了一整天的狗屁黃沙後,把唯一的一瓶果汁餵給隊友喝(順道一提,佛地魔的便當領得也真快,我以為他至少會撐得比蓋皮爾斯久一點!但其實大衛摩爾才令我真傻眼,他只出來說了句"哇你拆過837顆炸彈呀!呵呵呵呵......"?????這到底想表達什麼?);他會特別關心他的伊拉克小朋友"貝克漢",我想這是一種出於對弱者的慈悲心,直到最後他發現貝克漢(真蠢的命名= =)被開腸剖肚的躺在破爛大樓裡的手術台上,肚子裡藏著幾顆炸彈,我們可以發現到現在James終於理智斷線了,他在小男孩屍體前的失控表現,以及後來像無頭蒼蠅一樣逼迫賣DVD的帶他闖進"疑似"小男孩家時的窘樣,他的"同情心"時刻在啃食他,好像一直在提醒他自己的脆弱,而最後當他因為自己一時意氣用事害得他隊友中彈時,終於崩潰了,他身著完整裝備哭倒在浴室蓮蓬頭的水聲中,我想在那一刻,他終於願意和自己妥協了。
不得不說這部片裡面還有好多值得討論的地方,像是Owen的脆弱(也可以說是一般歸國軍人普遍會出現的精神創傷),還有Sanborn的心境轉折。導演用了很多很細膩的暗示在其中,讓我們這些坐在螢幕前沒辦法"真的"感同身受的觀眾有辦法用另一種方式理解那些人的痛苦。另外在片子中導演也無時無刻提醒各位戰爭的現實和殘酷,稍有不慎便成千古恨的壓力,都緊緊把我們和劇中主角鑲嵌在一起,也就此顯得整部片的真實和後勁的強烈!也難怪這部片可以打敗阿凡達(把世界二元化的無意義的極致)奪下最佳影片,實至名歸呀!